陜西重汽控制權暗戰(zhàn)愈演愈烈。隨著陜汽集團借殼博通股份上市越來越近,陜汽集團與濰柴動力(000338,股吧)對陜西重汽的股權爭奪也愈發(fā)引人關注。如今,將要上市的陜汽集團如何解決與濰柴動力之間的控制權問題,將是陜汽集團真正進入資本市場后亟待解決的難題。
陜汽“借殼”博通尷尬
早在今年5月22日,博通股份便開始停牌重組。此后的6月21日,博通股份公告宣布擬以資產置換及發(fā)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方式購買陜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(下稱陜汽控股)控股子公司陜汽集團100%的股權。
7月11日,仍在停牌之中的博通股份再次發(fā)布重大資產公告宣布:公司擬以資產置換及發(fā)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方式購買陜汽集團100%的股權。聯(lián)系博通股份的公告,陜汽“借殼”意圖已昭然若揭:擁有百億元資產的陜汽集團將以借殼博通股份的方式登陸資本市場,并且實現(xiàn)陜西省國資委全力推進其在2013年年底上市的目標。
但陜汽集團要整體上市,就必須將陜西重汽裝入上市公司。目前,陜西重汽占陜汽集團資產的80%,且是一塊優(yōu)質資產,但是陜汽集團目前只持有陜西重汽49%的股權,其余51%的股權控制在濰柴動力手里。由于陜汽集團并不控股,其來自該部分收益只能計入投資收益。
分析人士表示,如果此次陜汽集團成功上市,今后是否能在資本市場上有良好發(fā)展,陜西重汽是關鍵。否則在汽車股整體表現(xiàn)不好的當下,恐怕難有作為,弄不好還會面臨退市風險,而陜汽集團要想整體上市,必須跨過濰柴動力這道坎。
控制權爭奪僵局難破
7年前,濰柴動力入主陜西重汽,為其與陜汽集團方面的恩怨埋下根源。濰柴動力希望將陜西重汽整合納入其“發(fā)動機+車橋+整車制造”的“黃金產業(yè)鏈”布局中。但陜汽集團方面則希望圍繞陜西重汽打造自己的汽車產業(yè)鏈,推動陜汽集團整體上市,實現(xiàn)其汽車業(yè)大省的目標。
2007年7月濰柴動力以10.23億元收購湘火炬,從而持有陜西重汽51%股份。此后,陜汽集團一直在和濰柴動力較勁,想把陜西重汽重新納入“大陜汽”的版圖中。2006年,在陜西省國資委的主導下,全國第四大石油開采煉化企業(yè)——陜西延長石油向陜汽集團投資10億元。陜汽集團則以陜西重汽第二大股東的身份,將這筆資金轉投入陜西重汽。這也意味著,如果濰柴動力不跟進投資,將喪失對陜西重汽的控股權。
次年6月,濰柴動力發(fā)布董事會公告,稱以自有資金出資4.16億元,對陜西重汽進行增資。增資完成后雙方持股比例不變,與此同時,濰柴動力還加強了對陜西重汽的控制。
同年,陜汽集團在湖南長沙成立了一家新的重卡企業(yè)——陜汽環(huán)通,并依托該公司進軍南方重卡市場。其后陜汽集團也開始進入微車領域,并在陜西寶雞建立了微型車生產基地。
在上述暗戰(zhàn)過程中,陜西省其實一直想拿回陜西重汽的控股權,并擬推進其上市步伐。然而,濰柴動力一直不松口,這使得陜汽集團上市受阻。
濰柴動力控股陜西重汽后,濰柴動力唯一的重卡板塊也得以形成,成為目前濰柴動力的核心競爭力,而陜西重汽重卡業(yè)務也逐步成為陜汽集團的核心業(yè)務,2011年陜汽產銷12萬輛中的10萬輛來自重卡業(yè)務;2012年全國重卡市場跌近30%的情況下,陜汽重卡市場份額提升1.8%。正因如此,濰柴動力和陜汽集團雙方全部持有陜西重汽的野心都在急劇攀升,之間的博弈暗流涌動。
政治解決:最后的手段?
受濰柴動力和陜汽集團雙方利益爭奪影響,陜西重汽的股權和架構方面仍在僵持之中。對于陜汽集團上市,陜西省政府及陜汽集團方面始終在竭力推進。陜西省國資委已經通過政治層面的手腕,對山東重工集團董事長、濰柴動力董事長譚旭光攤牌,敦促其盡快放棄手中持有的陜西重汽股權。
但目前濰柴動力方面一直沒有表態(tài),一位在陜汽集團工作多年的人士透露:“大家都很清楚重卡是譚旭光說了算,(陜汽控股)從去年分成集團與實業(yè)以后,又為上市單立了一個管上市的部門,但就算有陜西國資委參與,想要譚旭光放掉自己手中的重卡是根本不可能的。大家都明白這一點。”
實際上,陜西省政府想干預股權問題并沒有那么簡單:“跨省是最大的問題,這不像當年濰柴動力與中國重汽(000951,股吧),是在山東省內解決的。既然跨省,那么兩邊政府的利益如何協(xié)調也是問題。對于濰柴動力來講,如果將陜重汽剝離,損失太大,這會影響到未來濰柴發(fā)動機的配套。”觀察人士認為,陜汽集團如果要收回陜重汽,無論陜西省政府還是陜汽集團,都需要給濰柴動力相當?shù)?ldquo;承諾”。
“陜汽集團49%的持股比例,意味著陜西重汽的利潤只能計入投資收益,而無法合并到財務報表中。目前陜重西汽的利潤至少占據(jù)陜汽控股的八成以上,若這部分利潤不能合并到財報,陜汽控股和陜汽集團的本部業(yè)務收益和經營活動現(xiàn)金流都會很低。
難題不止如此,陜西重汽一旦通過陜汽集團實現(xiàn)49%的股份上市,也就意味著陜西重汽100%資產都在上市公司之中。而由兩家上市公司控制的的同一個公司中,在重大事件的決策上也會存在更復雜的流程和更多的利益紛爭。各利益相關方都會有把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私心,因此很多細節(jié)問題更難協(xié)調。
對此問題,環(huán)球律師事務所合伙人、公司并購專家傅志耕律師表示,根據(jù)證監(jiān)會于2008年4月16日頒布實施的《關于規(guī)范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若干問題的規(guī)定》第四條,上市公司在重大資產重組的交易完成后成為持股型公司的,作為主要標的資產的企業(yè)股權應當為控股權。然而,博通股份此次重組方案披露,陜汽集團僅持有作為本次重組主要置入資產的陜西重汽的49%股權。因此,重組后形成擬上市核心資產無法由上市公司獨立控制,陜汽集團對主要置入資產存在無法獨立控制的風險。
另外,根據(jù)證監(jiān)會于2011年9月1日實施的修訂后的《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》,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的交易構成借殼上市情形的審核與IPO審核的標準趨同。證監(jiān)會在審核陜汽集團借殼上市方案中,將同時參照證監(jiān)會于2006年5月18日實施的《首次公開發(fā)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》的相關規(guī)定,重點關注本次重組完成后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持續(xù)經營和盈利能力等相關規(guī)定。由于陜汽集團置入上市公司的主要資產(即陜西重汽49%股權)的凈利潤主要來自合并財務報表范圍以外的投資收益,此次重組完成后,上市公司如何保證持續(xù)盈利能力將會受到證監(jiān)會的質疑。
陜汽集團此次借殼上市所涉及資產陜西重汽為優(yōu)質資產,濰柴動力和陜汽集團都不會輕易放棄。根據(jù)濰柴動力年報,2012年度,陜西重汽的資產占濰柴動力總資產的22.35%,陜西重汽的凈利潤占濰柴動力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8.02%。若要化解這一危機,上市公司之間展開談判收購的可能性較大。不過,由于對重組置入的核心資產陜西重汽沒有控股權,陜汽集團本次借殼上市重組預案能否獲得證監(jiān)會批準通過,引人注目。
新聞中心